为什么我要逃离?
什么样性格特质的人更适合做产品?
关于这个问题,多年前我就思考过,并且我认为像我这种特质的人或许是比较适合做产品的。
之前我们星球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线下聚会,有分享、有交流、有互动,还专门有同学从杭州跑到上海去参加。
从大家事后的反馈来看,获得感很强。
于是有星球同学问我,你怎么没去呢?好像很少看到你参加线下聚会或者一些行业性的活动?
其实也不是,三年前我就曾到全国多个城市参加过星球线下聚会,也和我们星球同学做过长达 4 个小时的分享。
后来因为疫情停止了三年,今年大概率还是要恢复起来的。
但是,我并不是一个善于走到人群中的人,或者说有点刻意逃离人群,因为那样我会保留更多的能量。
我对自己的性格认知还算清晰,要不然一开始也不会选择做技术当程序员这条路。
我属于那种在独处状态下创造力和思考力比较强的人,所以一个人写代码写文章时我有极强的思维意识。
但是,一旦我进入人群中,或者在一个现场环境下创作时,我通常会在最佳状态下打六折。
这种特质我最早是在读书时期发现的,于是后期我都有益避开这种场景。
记得上学时老师会点名上台到黑板上做题,又或者是叫我站起来回答问题,这种情况下我的发挥都不好。
可当我回到座位冷静下来思考时发现,这些题目我都会,而且思路非常清晰。
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我对自己在什么状态下能发挥最佳状态有了清楚的了解。
于是,高考选专业时我极力选择计算机专业,读大学时坚定往程序员方向发展,包括读研的专业选择也依旧是技术方向。
看到这有读者可能会问了,那为什么最后你走了产品这条路?
做产品的都知道,工作职责中少不了和外界的沟通和协作,说白了就是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。的确,这是产品经理工作的常态。
转型之前我是认识到这一点的,但我更看重的是产品经理工作中发挥创造力的部分,也就是思考。
产品工作中真正出结果的地方都来自于有质量的思考和思辨,而这些工作大多是在独处的状态下完成的。
而白天的沟通也好、协调也好、撕逼也好,其实都是去落地这种思考而形成的方案。
如果要做个成就感占比划分的话,思考和思辨带来的是 80% 的成就感,而对我来说那不舒服的 20% 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。
所以,我经常会在大家下班后的深夜去设计产品、写文档、思考业务、规划工作。
在我看来,这是对白天不舒服的那 20% 的一种补偿,而晚上的这 20% 的时间却能给我带来 80% 的成就感。
因此,做产品这条路就比较适合我这种特质。
某种程度上说,做产品是通过独处获得洞察并经过思考形成方案的过程,这是价值创造的部分,而推动方案落地是第二个过程。
很多产品经理期望第一个过程的体验,但大多数都被第二个过程困住,这是事实。
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叫《内向者优势》,书中用一个方法来区分你是内向者特质还是外向者特质。
假设你刚过完辛苦忙碌的一周马上迎来周末,你是希望和朋友出去聚会来缓和工作的疲惫,还是希望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看书看电影来缓解?
如果你选择了第一种方式,说明你是外向者特质。如果你选择的是第二种方式,说明你是内向者特质。
而我,就是典型的第二种。
其实这个测试是用个人恢复能量的方式来区分性格特征,跟是否善于交际、沟通、表达其实没啥关系。
有些人看起来是强社交型人格,但内在却是内向者特质,主要看个人恢复能量的方式是什么。
就好比我,忙碌一天之后我还能非常兴奋地写上一两千字,因为这种独处的过程能让我恢复能量。
所以,逃离人群后的独处时间能有助于我思考,进而释放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,这种特质就比较适合做一些研究和思考型的工作。
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每天能稳定输出 6000 字还不觉得累了,因为这个过程是补充能量的过程,而且我也有极强的表达欲。
可能最初是因为不会说才用文字表达,但写的时间长了后我也发现,越写越会说,而且说得越好。
2019 年我跑了全国 5 个城市,每个城市都做了一场平均 2 个小时的分享,纯粹靠 PPT 提示临场发挥。
这就好比一个循环,因为进入人群视野会影响发挥,所以逃离人群进入独处状态。因为独处而认知到自己的特质,所以选择了职业方向和表达方式。因为写得多了,所以更会说了。
最终,绕了一圈下来克服了当初的弱点。
还有一点我可能和其他人也不同,我现在是人越多越不紧张,但人越少越拘束。
比如,我面对台下一两百人演讲一点都不慌,可能还会发挥很好。可如果我面对的是十个人分享,就略显紧张。
我也想了下,或许是对他人感受过于在乎。
人多的时候,这种感觉会被平均到忽略不计,人少的时候,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。
我是个共情能力还不错的人,因此获得了另一项能力,洞察力。
通过这项能力,在做产品、和人交往、项目谈判、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帮助。
所以,我逃离了人群,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去训练,然后重新回到人群。
如果你也跟我有一样的特质,或许可以尝试在产品这条路上深耕,并且利用你的表达欲开始输出。
表达欲强的人,会占领群体认知高地。
对于线下聚会我有一种感受,这种十来人的小聚会对参与者来说获得感和参与感是最强的。相比大型聚会只当听众的感受,这种小聚会更有氛围。
今后,我们也会在不同城市举办这种小聚会,让每一位星球同学都有机会参与、有机会发言、有机会交到新朋友。
PS:我们星球内为期三个月的价值个体成长计划开始招募了,这可能是最后一期,要提升产品综合能力的同学抓紧时间找我报名。